首页 > 正文
高教论坛
    落实认证要求重塑师范教育
    2022-03-31 16:17 邓 涛(东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) 

    师范专业认证提出的认证理念(即“产出导向”“学生中心”和“持续改进”)和认证标准是当前深化教师培养改革的基本依据。师范专业认证遵循的是从“院校-专业-课程”逐级下沉的思维,因此,高校在落实专业认证要求、深化教师培养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从学校、专业和教师三个层面有序展开。只有经过“学校-专业-教师”等多主体共同参与、上下联动、内外发力、持续连贯的改革过程,才有可能实现重塑师范教育的改革目标。

    学校要吃透标准,重塑人才培养体系。对于学校来说,当前要着力做好的核心工作是重塑教师培养体系、构建“产出导向”的教师培养新体系。其一,学校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。这要求基于认证理念和标准来推进本校教师培养实现三个转变:即由专业自足转向需求导向、由“教”为中心转向“学”为中心、由内部监控转向外部评价。其二,学校要做好改革指导工作。由于师范专业认证在我国仍是新事物,很多一线教师教育者并未深入理解,这就要求高校在推进本校的教师培养改革中要给予他们多方面指导,指导的内容包括:论证制定面向需求的教师培养目标;明晰支撑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;建立支撑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;建立全程支持师范生成长的服务指导系统;建立支持师范人才培养的保障系统;构建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等。其三,学校要做好条件保障工作。学校应当依据认证要求,切实改善师范专业办学条件,比如:师范生和专业教师的比例不得高于181,专业课授课教师中拥有硕士和博士学历者必须占60%以上,生均培养经费须高于全校平均水平,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,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时间不低于18周,等等。

    专业要用足标准,提高人才培养能力。师范专业认证与以往教师教育评价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直接指向专业,因此专业应当在深化教师培养改革中承担起重要责任。这要求专业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。其一,紧扣“五个度,”写实专业《自评报告》。所谓的“五个度”是指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、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、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、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、师范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,它们体现了师范专业认证8个一级指标的质量要求,《自评报告》在内容上必须涵盖达标情况、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。其二,以产出为导向,构建系列化的教师养成体系,包括“践行师德”养成体系、“学会教学”养成体系、“学会育人”养成体系和“学会发展”养成体系。其三,找准聚焦点,修订《培养方案》。在修订培养方案时,专业要坚持“三大聚焦”,即聚焦产出(包括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)、聚焦支撑(包括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、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、课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支撑)和聚焦评价(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、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)。唯有如此,专业才能将认证要求真正落实到教师培养改革之中。

    教师要做实标准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,在改革教师培养的过程中,教师如何行动甚为关键。其一,教师应基于“产出导向”理念来制定教学大纲。为此,教师必须做到“三个挂钩”:即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挂钩、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挂钩、将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与课程目标挂钩。其二,教师要针对教学做好“三个改进”。第一个为教学内容改进,教师要在注重教学内容基础性、科学性的同时,要凸显其实践性。第二个为教学方法改进,重点是要改革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听讲、灌输等问题,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恰当应用案例教学、现场教学、探究教学、情境教学等方式,注重师范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,提升师范生的自主学习、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。第三个为评价方式改进,这要求授课教师要定期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,并能自己通过收集证据举证达成情况,从而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师“只管上课,不关心结果”的问题。

    上述三个层面的教师培养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证之前的“自评自建”阶段,还应延伸到认证专家现场考查结束之后。在认证专家离校之后,专业应根据认证专家的意见反馈来进行整改,这是落实“持续改进”认证理念的重要环节,整改过程应追求常态化、持续化和实效性。整改结束之后,专业需要撰写并提交《整改报告》,把整改的过程、措施和结果完整呈现出来,并提交给专家组再审核和给出新的改革建议。

    (来源:20200512日光明日报)

     

    关闭窗口